乘勢而上,融合創新——“數字金融賦能商業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發展” 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 發布時間:2024-05-20
- 來源:銀行家雜志
- 大 中 小
- 打印
以下視頻來源于 銀行家雜志
當前,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面臨著政策引導下的利差持續收緊,大行業務下沉導致的產品同質化和同業競爭加劇,對公、零售業務收益率下滑明顯,資本補充渠道較為單一等挑戰。零售金融、普惠金融等業務領域作為金融機構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樣面臨著產品缺乏多樣性、成本增高而客戶黏性依然不高、風險隱患仍存等難題,金融科技如何賦能中小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發展,助力解決這些難題,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數字金融賦能商業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發展研討會現場
5月16日,神州信息聯合《銀行家》雜志社成功舉辦“數字金融賦能商業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發展”研討會。會議邀請了來自金融領域的多位專家、金融機構零售信貸業務負責人和金融科技公司代表,分享數字零售信貸的優秀實踐案例,剖析現階段數字零售信貸發展難題,為金融機構發展創新提供方向性參考。
會議由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副院長宋效軍主持
此次研討會為閉門形式,來自十余家城商行和農商行的零售信貸業務負責人暢所欲言,圍繞“商業銀行數字化零售信貸發展趨勢”“金融科技助力零售客戶的信貸需求與挖掘”“智能化工具賦能零售信貸作業全流程風險管理”“如何提升零售信貸模型的準確性、個性化和覆蓋面”“科技賦能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零售信貸不良資產的清收與法訴”等多個議題展開專業討論,共同探討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下,零售信貸業務如何借助數字金融乘勢而上,融合創新。
神州信息副總裁、新動力數字金融研究院院長徐啟昌表示,比數字技術更重要的是數字化的思維,包括真正用線上化的模式去設計產品和服務客戶;在數據人才體系搭建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建立科技合作的生態來發展科技能力,促進科技轉型。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發言中表示,金融機構無論是零售業務還是對公業務,都離不開數據和技術的有效結合。目前金融機構還需不斷加強技術能力,加大對內部數據的開發利用,充分利用大數據服務實體經濟,提升風控的水平和能力,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消費金融如果依賴傳統模式很難做好,只有數字金融、數字技術賦能的消費金融才有可能獲得成功?,F階段,提振消費是國內宏觀政策的重要著力點,加快發展消費金融對擴大居民消費的意愿和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消費貸款已經成為零售信貸最主要的增長點。董希淼建議,金融機構應科學測算,加大對消費金融業務的投入;同時細分客群,進行差異化發展;還要加強異業合作,融入消費場景。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數字金融是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疊加融合形成的數字經濟時代的主流金融形態,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新高度。以數字技術為驅動,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數字金融可以廣泛鏈接、有效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和養老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未來《銀行家》雜志社將舉辦一系列閉門研討會,為數字金融高效賦能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提供一個高質量的專業交流平臺,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